网站首页 寺院概况 见闻觉知 寺院法务 慈善公益 寺内风景 佛教影音 观寺拜佛 素食文化 佛学知识
佛学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知识
  寺院公告 更多>>
·法讯|2025年景会寺新春系列活动通启
·淮安景会寺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日系列
·2024年景会寺新春系列活动通启
·随喜乐助|景会寺癸卯年腊八粥食材募集
·淮安景会寺取消壬寅年“腊八施粥”活动
·5月12日起淮安景会寺恢复开放通知
·今天是农历四月初一,香期!
·景会寺微信公众号重新换号,请诸位护法
·2022年元旦晚不举行撞钟跨年活动不对外
·淮安景会寺恢复开放的通知
·关于淮安景会寺暂停对外开放的通知
·淮安景会寺关于恢复开放的公告
·淮安景会寺声明公告
·景会寺落成全堂佛像开光暨佛闻法师升座
·关于景会寺落成全堂佛像开光暨佛闻法师
·多部委联动 回归佛教道教清净庄严
·国家宗教事务局公布《宗教临时活动地点
·【关注】各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齐聚北
  观寺拜佛 更多>>
2025-4-11
2025-4-6
上香 2025-4-4 景会游客
叩拜 2025-4-4 景会游客
叩拜 2025-3-7 景会游客
叩拜 2025-2-10 景会游客
上香 2025-1-17 景会游客
叩拜 2025-1-2 景会游客
上香 2024-12-11 曹璐
我要拜佛,点击这里>>
结夏安居制度及其实践的意义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15-06-06 23:10:27  点击:493 次
    
    中国佛教文化网
 
    四月十六日是前安居,十七日已去至五月十五日名中安居,五月十六日名后安居……虽不云中三月,然文中具明前后日数,中间不辨,于理自明。⒀
 
  宋代的元照律师对此也作了解释,如《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四记载:
   
  犍度中但明前后各住三月,则无中也。故舍利弗欲於佛所安居,十七日至,制后安居。据相以言:但前一日为前安居,馀三十日为后安居。莫不望初俱名后,故则缺中也。⒁
 
  由于中安居的作法,有人陆续不定期的加入,而后如道宣律师所说“若在中安居,随日可结”。但在弥沙塞部明确指出不准“日日结安居,或二日乃至五日一结”。因此,有人提出中安居的作法是不合理的。我个人认为在中国佛教寺院的这种生活方式未尝不合理,也许在印度中安居期间随日可结会给营僧事人安排上造成困难。
 
  (二)安居期间遇闰月的处理
 
  印度的历法一年分三季,每一季共四个月,一般的说法夏安居的夏季是从四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但佛陀为了赏劳前安居的比丘、迦希那衣因缘等,仅制三个月安居,留一个月为成供身衣服。安居的期限正常情况下是九十天,但有时会遇到国王制定闰月,於是就有了依不依闰月的问题。
 
  在各律中有不同的看法,如《萨婆多》记载:
   
  夏中有闰,受雨衣得百二十日。⒂
 
  《摩得伽》记载:
 
  安居已,王作闰月,数安居日满自恣。已受迦希那衣,即此衣成受不成受,谓依闰不依闰。⒃
 
  道宣律师在《行事钞》作了说明,如钞文所载:
 
  既二文兼具,至时随缘,夏初要心取闰,不得依《伽论》,若反前者通二论两文。⒄
 
  按道宣律师《行事钞》的说法,将遇闰月分三类说明。由于道宣律师安立了中安居的作法,所以要区分时间上有些复杂,依据《行事钞》说明,如本钞载:
 
  若闰五月、六月,定百二十日住。若闰四月者,从四月十六日至闰月一日结者,并四月住。若闰月二日已后结者,渐渐转少,以越闰月过,取五月一日实夏成正结故。若五月一日后结者,皆三月住,以数满九十日故。三若闰七月者,从四月十六日后五月一日结者,尽三月住,由未至闰故。五月二日已后结者,皆四月住,由九十日未满,入闰月不成数故。⒅
 
  依《行事钞》分三组,闰五月、六月一组;闰四月一组;闰七月一组。为了便于理解,例表如下:
 
  (1)闰五月、六月——定住满120天,以安居月份含闰月于中。
 
  (2)闰四月——a、于四月十六日至闰月一日中结者,皆住四月,以含闰月故。
 
  b、闰月二日至五月一日结者,以闰月减少,安居数亦随减。
 
  c、五月一日结者,住三个月,以不含闰故。
 
  (3)闰七月——a、四月十六日至五月一日结者,住三个月,以未及闰月故。
 
  b、五月二日已后结者,住四个月,以未到九十日便赶上闰月故。
 
  总的来说,如果依闰月,那就是四个月,如果不含闰月,那就是住三个月。
 
 
 四、关于安居的作法
 
  正式安居的作法在律中列为四种,分别为对首法、心念法、忘成法、及界与园法。
 
  1、对首法
 
  首先是对首法,其余是在特殊情况而所做的特殊情况。首先是对首法,所谓对首即是安居比丘对一比丘面对面的表述陈词。陈词内容如《行事钞》云: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者依某僧伽蓝,前三月夏安居,房舍破修治故。《五分》:“彼人告云:‘知,莫放逸。’答言:‘受持。’义加‘依谁持律者’,答云:‘依某律师。’告云:‘有疑当往问。’⒆
 
  若依哪个聚落林野等,那就把僧伽蓝名称改为自已现在所居住的地方名,这是针对于众多比丘共同安居的作法情况。
 
  2、心念法
 
  在印度的僧人是居无定所,长年游行中遇到雨季到来时就在哪安居,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单独一人,也没有能够作为自已安居的依止师。所以佛陀又允许了有“心念”的作法,关于心念法规定的缘起,《四分律》记载:
 
  时诸比丘住处。无所依人。不知何所白。诸比丘有疑。不知成安居不。即白世尊。世尊言。发意为安居故。便得成安居。从今日听诸比丘若无所依人心念安居。⒇
   
  所谓“心念法”,就是要具足威仪至佛像前作个意念,如《行事钞》云:
 
  我某者依某僧坊,前三月夏安居,房舍破修治故。(21)
 
  假如是中安居或后安居,将前三月夏安居改成中安居或后安居即可。这是佛陀为了当时比丘的方便而开设的作法。
 
  3、忘成法
 
  所谓忘成法,四分律记载当时有比丘本来对于住处起安居心,但到安居时忘记了,没有及时到安居处,或者来时明相已出,於是对此产生的疑心,不知道自己成不成立安居。佛陀就规定了“若为安居故来,便成安居”。但如果此人本无心安居,或者说不是真正为安居而来,虽然忘了,但也不成安居。
 
  4、及界与园法
  
  这种规定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说安居的比丘一脚入界内时刚好明相出,这在律典中是成立的。
 
 
 五、安居制度的有关其余事项
 
  除了安居的场所选择和时间的规定,还有一些在安居期间所要做的,比如结界、谁应安居与依止律师、分房法、受日法等等事项。以下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种的规定。
 
  1、结界羯磨:
 
  以上已经说明了安居的场所,但在律典中安居的场所需要结界羯磨方能成立。一般以山相、石相、林相、树相、道相、蚁蛭相、河相、水相等界的标志,来作为安居期间的活动范围,以界相为限,如果超出界相,而没有做过合法的请假,那就是破安居了。在律典中这种结界须要白二羯磨来完成。如《昙  无德律部杂羯磨》记了有关结界的羯磨文。即:
 
  大德僧听:若僧到时僧忍听,僧今结某处作净地,白如是。大德僧听:僧今结某处作净地,谁诸长老忍?僧结某处作净地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结某处作净地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22)
 
  通过合法的会议表决,这个场所就是安居期间你所活动的范围,没有特殊的情况是不能离开此处而在他处过夜的。
 
  2、谁应安居与依止律师
 
  a、五众安居:
 
  安居法是出家五众的共法,都应当行持的。《十诵律》卷二十四就明确记载:
  
  长老优波离问佛,谁应安居?佛言:五众应安居。何等五?一者比丘、二者比丘尼、三者式叉摩尼、四者沙弥、五者沙弥尼……若不安居,得突吉罗罪。(23)
 
  作为五众弟子都应遵行佛制,每年夏季(或称雨季)都必须举行安居来集中的修学,克期取证。
 
  b、依止律师:
 
  依止律师也是安居法中非常重要的,在前面说到选择安居处所时须要五种因缘,依止有德律师就是其中一个条件。在律典中说到五种律师,所谓五种,即是:一谓诵戒至三十;二至九十;三诵比丘戒本;四二部戒本;五谓广诵二部律。因为夏中的缘多,所以佛陀制定安居期间要依止第五律师。《四分律》还指出比丘夏中如不依第五律师得波逸提,由此可见依止律师的重要。从另一方面思考,我们安居是为了更好的修行,依止一位有德的律师那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修行效果的。
 
  3、分房法
 
  分配房舍在安居制度中也是非常的重要,分房存在两个意义:一是除其我执;二是体现僧团的平等和合。这种分房的制度在《四分律》中有详细的说明,大概内容是说在安居前,先让比丘们自己先看房舍,后听受分房。分房中应差分房分卧具人白二羯磨,请一位没有爱、嗔、怖、疑、又要知可分不可分等五法者才可差其分房。当中还得差堪能羯磨者,若上座
 
  若次座,若诵律若不诵律,堪能作羯磨者。接着就正式对众羯磨:大德僧听,若僧到时僧忍听,差某甲比丘,分卧具房舍,白如是。大德僧听,僧差某甲比丘,分卧具房舍,谁诸长老忍?僧差某甲比丘,分房舍卧具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僧差某甲比丘分房舍卧具竟。
 
  差五德后,被差的这位五德就要统计比丘的人数及房舍、卧具的数量、问几房有人住?几房空闲?、检查每个房舍的设施是否齐全、问清房舍的施主等等。不过首先要问经营房舍的人想住哪个房间?先安排好经营房舍的人之后,才开始数僧数。按照上座、下座的次序分房。这一点在道宣律师的《行事钞》提出过疑问:“僧食上下平等,房舍不尔,随上座选者?”就是说僧团的食物都能平等供给大家,为何房舍却要从上座分起,这不是有背僧团的平等精神吗?道宣律师回答:“食可平融一味,义通十方。房舍卧具,事有好恶,兼复美好不同,限日非促故,任上座而选。”所以僧团虽然说平等,但也不是不分前后的。最后要说明的是僧众集处的公共空间,不应分配,如佛殿,大寮等。一但分配好就不能随便移动,哪怕是上座来也不能移动。这跟春冬时期之房不同,上座来,下座就应该把好房间让给上座,是为恭敬之法。
   
  义净三藏的《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二有记载了当时那烂陀寺的安居分房之情况。如传中所说:
 
  未至夏前,预分房舍,上座取其好者,以次分使至终。那烂陀寺,现行斯法,大众年年每分房舍。世尊亲教,深为利益。一则除其我执,二普照僧房,出家之众,理宜须作。然江左诸寺,时有分者,斯乃古德相传,尚行其法。岂容住得一院,将为己有,不观合不,遂至尽形。良由上代不行,致使后人失法。若能准教分者,诚有深益。(24)
 
  引此文不是为了证实印度有安居的事实,而是让我们对安居制度的重视,特别是分房制度的实施能除我执。
 
  4、受日法
 
  受日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请假。受日的制度在律典中也是用大量的篇幅说明这个问题,这里不做太多的阐述,简单的介绍一下受日法。依据《行事钞》将受日的缘分五种:一是三宝境界缘,所谓三宝即是对于我们现在而言一般指的比如塔事、佛法僧事等;二是道俗病患,生善灭恶,为益彼而无为利。三是父母大臣,信乐不信乐俱听。四是为求衣钵乃至药草,若自病重不堪受日,听直去,不须受之。五是为和僧护法。除此之外,一般是不允许受日出界外的,当然遇难缘例外,这点在最后说明,不然那就是犯破夏。
 
  受日的作法在各部律中有不同的看法,但有共通的一点是将受日的时间分七日的对首受日法与过七日的白二羯磨受日法。过七日的白二羯磨受日法分为多少天呢?一般是半月、一天两种。有人认为最初必未限制日期,只规定“事讫应还”,事情办完了就返回界内,《僧祗律》就是这种说法。部派分裂后,上座部重新整理律典,规定七日法与过七日法两类受日法,但最长不得超过三十天,过七日法还必须在僧众中作白二羯磨,还要说明受日的理由。后来有部从上座部分出之后,又将过七日法的时间放宽到三十九日或四十日,不得超过四十日的理由是“应须过半住於界内”,也就是说必须要超过安居日期的一半住在界内,因为毕竟安居要以修行为主。
 
  以上是针对比丘而言,比丘尼的受日法有所不同,律文只开七日法,没有过七日的羯磨法。如《僧祗律》云:
 
  尼无羯磨受日法。若塔事、僧事游行者,受七日去。(25)
 
  为何比丘可以有半月、一月的受日,比丘尼却只有七日法呢?道宣律师在《行事钞》指出:
 
  所以不同者,尼是女弱,不假多游,入俗外化,生善义少,但开七日,亦济别缘。(26)
 
  其实这是对女众的一种保护,但比丘的受日也不是随随便便的,既使合法的受日出界,事情办完即要返回界内,如果不返回就要破夏。不但如此,还不得互用,比如本来受日是因为三宝事,就不得去办父母事。受日法的严格规定那是因为我们凡夫的心很狡猾,喜欢装空子。最主要还要认识到安居的真实意义在于修行而不是为了让你受日出界。
 
  
六、安居期间的难缘和处理方式
 
  安居的规定虽严格,但也不是不能随因缘而变的,在各律中都有记载如遇难缘还是可以移动别处安居而不会破夏。如《明了论》云:
 
  若人已受夏月安居,有八难因缘,令弃舍安居而不犯罪:一王难;二贼难;三人难;四非人难;五胸行难;六火难;七水难;八梵行难。(27)
 
  又如《四分律》载:
 
  二难。难行者,本时妇、大童女、淫女、黄门、伏藏,皆因人来欲诱调比丘,恐为净行留难。二者鬼神、恶贼、毒虫、恶兽,不得如意饮食、医药及随意使人,我若住此,必为我命作留难。佛言听去。(28)
 
  其余诸律也都说明如遇对自已生命、修行造成威协的是可以离开本处,移至他处。总的来说,难缘有二:一是命难;二是梵行难。如果遇此二难会给我们造成生命或修行的障碍,所以佛陀开允在此情况下可以出界,而不破夏。
 
 
 七、小结
 
  从安居的字意说明,安即是形心摄静,居为要期在住,联起来可以这么理解,安居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静心修习,以求证悟,这是佛陀吸纳印度传统作法的本意。有人认为这些作法已经不适应现实代了,然而没有引起教界的注意,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安居是非常的有必要。当今科技、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有些寺院早已不存在古佛清灯的安静,到处开放成旅游事业,有些出家人忙得比在家人还忙,面对的都是一些与道相违的事务,时间久了自然而然的令身心松散,乃至忘记自已的初发心,都忘了自已是什么身份?安居的制度无疑是自已继续过出家生活的保障,就如我们在修行过程中的充电器一样,时时为自已充电,不然就无法正常使用。所以在当今提倡安居的作法是比以往更为必要,但愿教界引起重视。

 

 

 

 
Copyright©2010-2025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景会寺 版权所有【苏ICP备20036011号-1 苏安备32080102001174号】 地址:淮安市经济开发区景会寺路7号
Tel:0517-8379-8637 邮箱:1337261777@qq.com 传真:0517-8549-0123 邮编:223002 技术支持:通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