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16年9月29日至30日,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一行在阿塞拜疆出席第五届巴库国际人文主义论坛。阿塞拜疆总统与七十五个国家四百多位代表共同出席此次论坛。在论坛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大和尚作《分享与长青——中国佛教价值的现代诠释》主题发言。
2016年9月29日,学诚会长在第五届巴库国际人文主义论坛上
2016年9月29日第五届巴库国际人文主义论坛现场
2016年9月29日第五届巴库国际人文主义论坛现场
2016年9月29日第五届巴库国际人文主义论坛现场
学诚会长在第五届巴库国际人文主义论坛期间接受媒体采访
菩萨在线海外讯 2016年9月29日至30日,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一行在阿塞拜疆出席第五届巴库国际人文主义论坛。阿塞拜疆总统与七十五个国家四百多位代表共同出席此次论坛。此行也是中国佛教协会首次访问阿塞拜疆共和国。在论坛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大和尚作《分享与长青——中国佛教价值的现代诠释》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很高兴同七十五个国家、四百多位国际代表一起出席由阿塞拜疆阿利耶夫总统和俄罗斯普京总统共同发起的第五届巴库国际人文主义论坛。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和数以亿计的中国佛教徒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人类的进步,是一个不断寻求联结、拓展网络的过程。在联结交流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实现了自我更新,共同成长,发展出辉煌灿烂、多姿多彩的文明。中国佛教作为人类悠久智慧传统的重要代表,一直给人类带来诸多意义深远的启示。立足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我这里着重介绍中国佛教对当今人类的两个重要价值:分享的精神、长青的智慧。
宗教源自分享。当创立宗教的圣者们将自己对于宇宙人生终极意义的理解与证悟传递给所有人的时候,他们身上体现的正是一种无私忘我的分享精神。分享的动机,来自于分享的内容关乎人类自身最为普遍性的终极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永恒意义。这种普遍性,并非来自于某种宏大的、史诗性的叙事背景,也不是某种高深的、抽象性的哲学思辨,而是来自于与每一个体心有灵犀、令每一个体感同身受的生命体验。正因如此,宗教才能够不受限于一时一地,不止绝一人一世,超越自身环境的限制,突破知识教育的壁垒,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群中激发广泛的共鸣,产生深远的影响。
分享实际上是一种双向的、开放的交流互鉴,而不是单向的、教条的宣传引导,是从“我有你无”“我无你有”,成为“你我皆有”,共同超越差异,面向未来。当宗教离开它的诞生地,向其他地域传播的时候,它在向外分享经验的同时,也在向内吸收营养,由此开辟新的空间,获得新的能量。如果说佛陀以慈悲的精神与非凡的智慧建立起了佛教的高度,那么后继的践行们则以其虔诚信仰与忘我奉献拓展了佛教的广度。宗教的丰富性与延续性,正是建立于践行者们的一点一滴、传持不绝的分享实践之中。
千年岁月的磨砺,未能消减宗教的昔日光彩,反而愈加使之熠熠生辉。从这个意义上说,宗教既非古老,也非年青,而是长青。不妨以人生为喻。界定一个人是否年青或衰老,既有生理上的标准,也有心理上的标准。人的生理从年青走向衰老,体现为机体的新陈代谢日益衰减,最终停止与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人的心理从年青走向衰老,则体现为行为模式与思维模式的日趋固定化、定式化,最终丧失从生活中汲取新经验、感受新事物的能力。一个文明、一种文化,也是如此。行为上的墨守成规、排斥交流,与心态上的骄傲自满、孤芳自赏,往往互为因果、彼此加持。无论一个文明曾经多么辉煌,一种文化曾经如何进步,如果拒绝面对新兴事物,因循自负于传统经验,便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停滞衰退的命运。相比之下,跨文化、跨地域,在宗教传播中则是一种历史常态。在波澜壮阔的史卷中,宗教践行者们往往承担着文化交流的先锋、文明互鉴的信使。事实证明,文化间的楚河汉界能够被超越,文明间的天堑深渊亦能变为通途。不懈的交流实践,如同大树自身不断延伸发展的根系,持续为枝干花叶提供着新鲜养分,令宗教之树焕发生机,得以长青。
长青源自改变。迎接改变、拥抱变化,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万事万物皆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这与中国佛教的基本教义“诸行无常”可谓若合符节。顺应变化,并不是改变甚至否定自身原本的立场,而是立场的具体化、现实化。任何在时间、空间中存在的事物,都逃脱不了时间、空间的无形拘束。时间、空间的流转变迁,将不可避免的挪移事物的原本价值,牵扰事物的初始意义。因此针对终极性的思考,需要把根本立场置于时空之外的不动之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便对应于中国佛教中的“真谛”。同时,根本立场在连续时空中的投射,使其因时因地的产生出现实化的诠释方式,展现出具体化的实践方式。这即是中国佛教中的“俗谛”。长青的奥秘正蕴含于中国佛教真俗二谛圆融无碍的智慧之中。
中国佛教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在分享中交流互鉴,在变化中实现长青。我们真诚的希望世界上各种传统的宗教能够通过各自的努力在超越性与普遍性的观照之下,达成最大程度的相互理解,实现最大程度的彼此包容,深切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慈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