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寺院概况 见闻觉知 寺院法务 慈善公益 寺内风景 佛教影音 观寺拜佛 素食文化 佛学知识
佛学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知识
  寺院公告 更多>>
·淮安景会寺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日系列
·2024年景会寺新春系列活动通启
·随喜乐助|景会寺癸卯年腊八粥食材募集
·淮安景会寺取消壬寅年“腊八施粥”活动
·5月12日起淮安景会寺恢复开放通知
·今天是农历四月初一,香期!
·景会寺微信公众号重新换号,请诸位护法
·2022年元旦晚不举行撞钟跨年活动不对外
·淮安景会寺恢复开放的通知
·关于淮安景会寺暂停对外开放的通知
·淮安景会寺关于恢复开放的公告
·淮安景会寺声明公告
·景会寺落成全堂佛像开光暨佛闻法师升座
·关于景会寺落成全堂佛像开光暨佛闻法师
·多部委联动 回归佛教道教清净庄严
·国家宗教事务局公布《宗教临时活动地点
·【关注】各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齐聚北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
  观寺拜佛 更多>>
2024-12-15
上香 2024-12-11 曹璐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24
2024-11-2
2024-11-2
2024-11-2
2024-11-2
我要拜佛,点击这里>>
知识 | 正确认识“持戒”的意义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23-08-24 16:41:50  点击:1963 次

从烦恼的此岸,到觉悟的彼岸,虽说迷悟只在一念间,但这一念的背后,往往是滴水穿石的修行。


关于修行,诸佛菩萨“总结”出了六种好方法,也被称为“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菩萨六度万行,布施被放在第一个,第二个便是“持戒”了。


而在家人受的是“五戒”,五戒指的是哪些戒呢?具体的内容是怎样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五戒之一“不杀生”


大乘以不杀戒为首,利生为事业,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普度九法界众生。众生本来平等,杀一条性命,就是杀未来诸佛。


另外,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此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尔杀尔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


莲池大师于戒杀放生文中严厉告诫人们几种情况都不应该杀生,“生养不得杀生,死亡不得杀生,结婚不得杀生,祝寿不得杀生,宴客不得杀生,祭鬼神不得杀生。”今生长寿为何因?前世戒杀放生人。


《大方等大集经》云:“休息杀生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者于诸众生得无所畏;二者于诸众生得大慈心;三者断恶习气;四者少诸病恼为事决断;五者得寿命长;六者为非人护持;七者寤寐安隐无诸恶梦;八者无诸怨仇;九者不畏恶道;十者身坏命终得生善道。诸仁者!是名休息杀生得十种功德。若能以此禁止杀生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不久证无上智。”


五戒之二“不偷盗”


无论正报依报,万事万物,非已所有,皆不得故取。不但一针一草不能盗,同时应尽己所有,随力随能,有施众生。如此持戒,生多功德,今生人见欢喜,将来荣华富贵。正如因果经云:“今生富贵为何因?皆由前世不盗布施人”。


梵网经第二盗戒云:“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盗、呪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劫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五戒之三“不邪淫”


欲要断除烦恼,了脱生死大事,必先淫戒清净,皎如冰雪。不但色身上禁止行淫,就是心念中亦不起染污,这样持净戒,精气饱满,无病长命,肌肤润泽,相貌丰彩,冬不畏冷,夏不怕热,无论修那一种法门,念佛容易一心不乱,参禅即得开悟。


所谓:人生若能透得此一关,即是出尘的阿罗汉。少欲最安乐,知足大富贵,持戒恒端严,破戒常丑陋。



五戒之四“不妄语”


不妄语,就是不说谎话,有则言有,无便言无。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所以说三世诸佛不打妄语,舌根能伸到发际。


阿弥陀经中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意表信心,金口不虚,极乐弥陀,愿力宏深,吾人若能信愿念佛,决定往生。


古德云:“弥陀甚易念,极乐甚易生,诚者不诬。”佛说若离妄语,有下列诸种利益:


一、口常清净,优钵花香;

二、为诸世间之所调伏;

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

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

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

六、言无误失;

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

八、智慧殊胜,无能制服。


五戒之五“不饮酒”


戒律中的“酒”,包括一切麻醉性、可以导致思维紊乱、意识不清晰的麻醉物。除了酒和一些麻醉物外,烟也会让人上瘾和沉溺,所以也属于“酒”的范围,酒戒里的这个“酒”,广义的酒不是狭义的酒,这点是值得大家重视的。


饮酒有许多过患,不仅对身体有影响,还会损害平日的德行修养,无论从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饮酒都对我们有诸多不利。令我们恶业增长,善业损毁,最为严重的是伤身害命,特别是法身慧命。


从一般意义上讲,受了皈依的佛弟子,就确立了正式的佛教徒身份,皈依后一旦因缘成熟,则会希求受持五戒,进一步深入修持。


佛陀慈悲制定戒律,真意并不在于刻意束缚,而是为防范大众因无明而失去善念善行,从而损毁成佛道种。在行为上以戒律为标准,在思想上以经论为标准,戒律的基本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希望大众谨遵佛训。

 
Copyright©2010-2024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景会寺 版权所有【苏ICP备20036011号-1】 地址:淮安市经济开发区景会寺路7号
Tel:0517-8379-8637 邮箱:1337261777@qq.com 传真:0517-8549-0123 邮编:223002 技术支持:通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