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出自观音《心经》,为大家所熟悉。但是究竟佛教中的“色”与“空”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学佛的人各有各自的看法。佛教中的“色”与“空”和我们现实生活意义上的理解是不同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讲的“色”一般是指物体的颜色,后来引申为女色,喜欢女人为好色、情色,而佛教中的“色”不是这个意思。是指物质存在的总和,眼睛能够看到的物质叫色。那么这个色是变化着的,按照佛教角度说,这个色是空的,就像《心经》里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教认为,人的心(即意识)之外的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这个世界包括人的肉体和自然界。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是有形的,可以看到和感觉到,这就被称为“色”。
“空”是佛教最难理解的字眼。佛教中的“空”是“相对空”。“空”:放弃一切妄念,就是放下一切不好的思想,比如;色心、争斗心、名利心、自私心、虚荣心等等太多了,你放下了所以的充满繁杂欲望的“心,真正的本心就能定下来,也就空了,什么都不想了,一种平静的状态。佛言讲:世间一切、本不真实。你所看到的都是假象,不必执着于虚幻和假象中。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