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寺院概况 见闻觉知 寺院法务 慈善公益 寺内风景 佛教影音 观寺拜佛 素食文化 佛学知识
佛学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知识
  寺院公告 更多>>
·法讯|2025年景会寺新春系列活动通启
·淮安景会寺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日系列
·2024年景会寺新春系列活动通启
·随喜乐助|景会寺癸卯年腊八粥食材募集
·淮安景会寺取消壬寅年“腊八施粥”活动
·5月12日起淮安景会寺恢复开放通知
·今天是农历四月初一,香期!
·景会寺微信公众号重新换号,请诸位护法
·2022年元旦晚不举行撞钟跨年活动不对外
·淮安景会寺恢复开放的通知
·关于淮安景会寺暂停对外开放的通知
·淮安景会寺关于恢复开放的公告
·淮安景会寺声明公告
·景会寺落成全堂佛像开光暨佛闻法师升座
·关于景会寺落成全堂佛像开光暨佛闻法师
·多部委联动 回归佛教道教清净庄严
·国家宗教事务局公布《宗教临时活动地点
·【关注】各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齐聚北
  观寺拜佛 更多>>
2025-4-11
2025-4-6
上香 2025-4-4 景会游客
叩拜 2025-4-4 景会游客
叩拜 2025-3-7 景会游客
叩拜 2025-2-10 景会游客
上香 2025-1-17 景会游客
叩拜 2025-1-2 景会游客
上香 2024-12-11 曹璐
我要拜佛,点击这里>>
佛法教您安顿身心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14-06-07 11:50:37  点击:795 次
 
 
 

来源/觉之路博客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速,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急剧加快,尤其是以都市白领为主体的人群,其工作压力大、紧张度高,再加上空气污染、环境污染、物质污染,更是加重身心失调的情形。许多上班一族,由于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下,而又得不到适当的调适,会使其身心过度疲劳,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劲。而造成现代人身心压力的因素有很多,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焦虑不安、抑郁症、精神障碍等心理问题和疾病。从生理角度讲,长期精神高度紧张也会使其内分泌功能失调,人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各种生理疾病产生,甚至会导致过劳而死,其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不了解自己的问题究竟发生在哪里,往往是无法控制内心过多的欲望,看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日常生活忙碌,上班时很忙,下班后也忙,身体停不下来,心也静不下来;身体累了,心思却停不来;有人睡觉常常睡不着觉,有人睡眠质量不好。每个人都不断地追求成功,无论是为了生活,抑或为名为利、为权为势;每天生活的步调都很快,而心灵却跟不上这不断加速的步伐,因而导致身心失调。有人整天与中药、西药为伍,身心问题依然存在。
 
  据统计,现时人们的病,只有20%是身病,却有80%属于心病。
 
  如何能解决现代人身心失衡的问题? 
 
  事实上,寻找健康的密码不再是遥不可及,现代人需要的是佛法的智慧;现代人需要的是「安」与「定」,需要的是身心的安顿与自在,也就是「定意」与「闲静」,但如何才能达到这个境地?首先就是要放慢生活的步伐、观照自己的内心的妄想与欲求。但如何去观照?
 
  若从,从心理学的层面去看,佛学可以说是一门最古老的「心学」,佛陀之所以被称为大「大医王」,是因为他善能分别病相、晓了药性、治疗众病。故在《杂阿含经.卷十五》中,以大医王所具有之「四法成就」比喻佛菩萨之善疗众病,即:(一)善知病。(二)善知病源。(三)善知对治疾病之法。(四)善治病已,令当来更不复发。当然,佛菩萨所治的不只是众生的「身病」,而且是「心病」;也就是说,佛教所提供的不只是安心之法,而且是治心之法。
 
  佛教强调「自知其心、自净其意」,亦即「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这是「如实知见」的智慧,是佛教极为殊胜之处。此点在佛教「唯识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佛陀细致入微地解析了心识的生起、形态、结构与功能,并提出了一系列「转识成智」以及获得心灵净化与解脱的方便法门与修行功夫,树立了「由人成佛」的超越型人格的典范。现代人由于不能善治其心,故染上了浮躁不安、紧张焦虑等种种心病。
 
  而佛陀所开设的「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其实都是对治心病之法。
 
  佛教常以「心猿意马」来形容众生的心;众生的心就像猿、马一样,性喜外驰不能安住,念念攀缘外境,一息难安;所谓「心」如乱麻,不理不清;心如古镜,不磨不明;心如劣马,不勒不驯。
 
  说到「治心」,佛教里有一个「调治心马」的故事:
 
  从前有个国家,素无马匹,国王时刻忧愁,唯恐他国侵略,无马出阵,丧失国土,不但人民涂炭,王位亦必难保持。于是派使四方求购,不久买回了五百马匹,王甚欣喜,以防外敌,足以安国。岂知养马养了很久,国家一直平安无事。
 
  一日,国王突然动起脑筋,想到这五百匹马,每日食用不少,又加以饲养烦劳,徒耗经费,无益于国事。于是便敕令马夫,将马双眼用布蒙蔽,教牠们磨豆、谷、麦等物,如此既可自食其力,又不损国帑。可是,马磨日久,已习惯于旋回走路;这时忽然邻国兴兵入境,攻击甚紧,势有覆国之虞。于是国王下令,将五百匹马从速装鞍,骑兵出阵,以迎敌军。沿路浩浩荡荡,形势雄壮,方抵前线,骑兵打马往前冲锋;岂知诸马受鞭,尽旋回走,愈鞭愈旋,完全没有向敌之意。敌人眼见对阵骑兵,软弱无能,随即一举大破王军,如入无人之地。
 
  由上述故事的启示,我们当知,欲求临终心马不乱,必须平时善于调治,调治之法,可透过静坐、礼佛、念佛、多看佛经等等,时刻存正闲邪,如是临终才可能得到正念现前,决定上升。若不先调治心马,一旦死敌卒至,心马盘旋,神魂颠倒,犹如王马不能破敌保全其国,安有不下堕之理呢?
 
  「心」是我们的主人翁,他领导眼、耳、鼻、舌、身,每一天不断地活动。一个人的善、恶行为,有时往往只是心中的一念之差,就能让自己身败名劣,或是功成名就。可见「治心」是何等的重要!
 
  治心,确实很难,因为佛经里,把「心」比喻如盗贼、如猛兽、如野马、如猿猴,所以一个人要用什么力量,才能「降伏其心」呢?
 
  如果我们能善用佛陀「心」的智慧,以静心对治动心、以好心对治坏心、以信心对治疑心、以真心对治妄心、以包容心对治狭隘心、以无心对治有心、以永恒心对治无常心、以平常心对治执着心,那么我们就能释放出心的不可思议的妙用。所谓「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世界平」,如此文明国家,和谐社会、喜悦人生、幸福生活自然就会实现。


 

 
Copyright©2010-2025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景会寺 版权所有【苏ICP备20036011号-1 苏安备32080102001174号】 地址:淮安市经济开发区景会寺路7号
Tel:0517-8379-8637 邮箱:1337261777@qq.com 传真:0517-8549-0123 邮编:223002 技术支持:通易网络(-)